★岡山社大校本部:高雄市岡山區柳橋東路36號,岡山國小內(地圖)

 平日服務時間:周一至周五08:00~12:00;13:30~17:30;18:00~21:00

 寒假服務時間:110年2月8.9日、2月17-19日,08:00~12:00;13:30~17:30

 電話:(07)622-4415、622-4469,傳真:(07)623-0937

★公用聯絡信箱:ccgsdk@gmail.com

2021年1月1日 星期五

收退費辦法

 

📣收費資訊

        👉🏃報名地點:岡山社大行政辦公室(岡山國小西棟3F,高雄市岡山區柳橋東路36)

項目

費用

學分

上課週數/時數

費用

報名費

100

1學分

918小時

900

冷氣教室使用費

200

2學分

1836小時

1800

3學分

2754小時

2700

1:新學員需攜帶2吋照片製作學員證。

2:其他專業教室使用費:依各課堂實際使用情形收取。

        👉🏃優惠措施

優惠方式

優惠身分

95折優惠

109年春季班舊生/新住民/原住民/新生3人團報/親子共學

9折優惠

滿65歲以上長者/夫妻共同報名/選修7學分以上勤學者

85折優惠

身心障礙者/109年春季班班代/中低收入戶

8折優惠

低收入戶/凡提供教學場所之單位其職員&教職員工

岡山社大講師/社大志工隊年度服務時數滿200小時

1:身心障礙者保障名額:每門課提供5%招生名額保障身心障礙人士終身學習。符合以上身分者享學分優惠,須提供相符證件檢視。

2:若為多重優惠身分者,僅能擇一優惠方式辦理。

        👉🏃若需使用匯款或金融卡轉帳:

          1.事先來電確定課程是否額滿,及須匯款金額,洽詢電話:07-6224415

          2.將費用轉帳至

             戶名:社團法人高雄市綠繡眼發展協會

             行號:岡山區農會【6190026】─帳號:00026221818010

           3.轉帳完成後,請將存根、轉帳金融帳號後五碼、個人姓名、身分證字號、出生年月日、

             連絡電話、住址,以及報名課程等資料,透過傳真(07-6230937)、電子郵件回覆社大

              (ccgsdk@gmail.com)或是填寫線上表單:https://forms.gle/ti9JJ9qjVjDaCLQx8

            4.請於上班日來電確認是否完成報名手續。

📣退費辦法

   ⭐欲辦理退費,需攜帶繳費收據辦理。

   因未達開課人數標準,經授課講師決定停開之課程,全額退費。

   👉學員因特殊情形申請退費者,依規定:

     報名費不予退費。

     學分費:

           a.十八週課程:學員開課二週內辦理加退選,申請退選者可全額 退費;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加退選後申請退選者,第三週退還七成;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第四週退五成,第五週(含)起原則不退費。

           b.十二週以內課程:學員開課一週內辦理加退選課程,申請退選者可全額退費;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第二週退還五成;第三週()起原則不退費。

      退費地點:校本部辦公室(高雄市岡山區柳橋東路36)

※收退費標準依據《高雄市社區大學收退費基準》 

     (108.4.17高市教社字第10832600800號函修正)辦理

2020年12月31日 星期四

校本部位置

校本部位置

📢校本部位於 高雄市岡山區柳橋東路36號(岡山國小內)(西側英語村三樓靠近籃球場樓梯上樓)

📢辦公室位於岡山國小英語村三樓(靠近籃球場的樓梯)

📢更新寒假出入口位置👇

      因污水下水道工程施工,洽公和上課的民眾,統一從西側門(維仁路-北海漁丸對面)進出。白天校園不開放汽車停車

社大辦學目標及自我定位

 

岡山社區大學9學區以岡山為中心,北自路竹、湖內,沿線包括山海帶間涵蓋山線(田寮、阿蓮)、海線(梓官、彌陀、永安、茄萣)等區域,各有其特色。以「深耕在地、多元文化、環境永續」為理念,提供大岡山區民眾多元化的學習課程與活動,同時能夠注重環境議題,深入社區,厚植在地文化,培養具有社區意識之現代公民,落實公民社會,期許一起關懷社區大小事、深化在地知識與認同感,進行社區營造,通過理論與實踐的方式,引導社區民眾認識社區、走入社區、服務社區、關懷社區,結合大家的力量改善社區、發展社區,達到資源共享的多元共學、創造人與地方的永續發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