★岡山社大校本部:高雄市岡山區柳橋東路36號,岡山國小內(地圖)
平日服務時間:周一至周五08:00~12:00;13:30~17:30;18:00~21:00
寒假服務時間:110年2月8.9日、2月17-19日,08:00~12:00;13:30~17:30
電話:(07)622-4415、622-4469,傳真:(07)623-0937
★公用聯絡信箱:ccgsdk@gmail.com
2015年6月30日 星期二
2015年6月26日 星期五
2015年4月28日 星期二
104年台南生活美學館歌唱比賽,恭喜B區代表勇奪獎盃
104年南臺灣生活美學盃歌唱比賽成績出爐!
恭賀高雄市B區代表
B區青壯女組:鍾梅菊小姐榮獲冠軍
B區長青女組:鄭碧雲女士榮獲季軍
B區青壯男組:陳春陽先生榮獲殿軍
恭喜得獎者,各位是高雄市的驕傲,期望下一屆選手氣勢持續至明年再得冠軍!
2015年4月25日 星期六
老師班代會議暨戶外參訪
老師班代會議暨戶外參訪
~阿公店水庫、橋頭中崎有機農場半日遊~
岡山社區大學4月25日辦理阿公店水庫戶外參訪,邀請岡山社大全體師生、志工、行政人員GO~ GO~總動員!此次老師班代會議帶大家到阿公店水庫,去年已辦理兩場,第一場在大崗山、第二場在二仁溪(搭舢筏),兩場次的反應滿熱烈的呢!
2015年4月14日 星期二
社區大學氣候變遷講座–氣候變遷如何與其共存
氣候變遷如何與其共存
極端氣候席捲國際,台灣與世界在溫室效應的衝擊下,該如何適應??
岡山社區大學辦理氣候變遷座談,特別邀請綠色協會黃暉榮老師親臨解說。暉榮老師參與環保議題多年,本身是綠色協會理事及港都社大主任,畢生推廣環保概念,專研建築學等多樣學論,老師將環保與建築結合,推廣再生能源建築,岡山社大很榮幸邀請暉榮老師演講氣候變遷自然議題,環境永續是岡山社大推廣的目標之一,讓我們繼續觀看下去。
2015年4月8日 星期三
2015年3月9日 星期一
【布布傳遞●幸福畫】拼布與塗鴉手作藝術工作坊
【布布傳遞●幸福畫】拼布與塗鴉手作藝術工作坊
本校與第一社大、彌陀圖書館公園分館,在3月8日這天共同辦理【布布傳遞●幸福畫】拼布與塗鴉手作藝術工作坊。
有多久沒和孩子好好坐下來聊一聊,有多久沒好好地看看你居住成長的地方。從認識土地和心靈繪畫,找到自身的認同;透過繪畫傳達與「布袋筷」創作,增進親子對話與溝通。
由認識故鄉開始,「咱的故鄉●咱的情~話彌陀」邀請文史工作者張哲男老師(岡山社大榮譽校長)帶大家認識彌陀,包含:彌陀的名稱由來、特殊自然地景漯底山、產業文化彌陀皮影戲及草蓆、地方特產虱目魚等。
在圖書館附近取在地素材選擇適合的落葉,由第一社大「塗鴉新視界」玲蓉老師及心禪藝塗鴉社團隊帶領手繪:我們的故事、傳遞幸福畫,將葉片拓印在布上並手繪心目中的虱目魚故鄉。
而本校「彌陀生活拼布」雪惠老師教導大家手縫筷袋,彌陀拼布班的學員擔任助教,協助教學,進行手作:祈願勤快●筷套,有勤快之勉。
在作品分享時間,邀請參與者分享作品創作理念及學習心得,很高興大家都有所收穫,最後大家拿著自己的作品開心的合照留念。
在籌備過程中,兩所社大(岡山社大、第一社大)及圖書館(彌陀公園分館),持續密切聯繫,這個活動的構想來自老師們參加社大相關研習活動,進一步發想跨領域合作之機,在老師與學員的主動積極下,產生了此活動。這時候老師與學員是主動方,而社大則是協助方。在彌陀開設生活拼布班,老師與學員彼此互相緊密連結,雪惠老師連上兩節課(下午、晚上),班上一位最年長的學員(大家都稱呼為:姑婆),在下午課程結束就趕緊回家煮飯,再送便當來給老師,還會附加水果等,這種濃濃的人情味,真的"揪感心"!其實這種關係是互相的,平常老師對於學員的關懷,加深師生情誼,這與都市不太一樣,濃濃的人情,就連社大工作者到班級也可感受到學員的人情味~
本校與第一社大、彌陀圖書館公園分館,在3月8日這天共同辦理【布布傳遞●幸福畫】拼布與塗鴉手作藝術工作坊。
有多久沒和孩子好好坐下來聊一聊,有多久沒好好地看看你居住成長的地方。從認識土地和心靈繪畫,找到自身的認同;透過繪畫傳達與「布袋筷」創作,增進親子對話與溝通。
由認識故鄉開始,「咱的故鄉●咱的情~話彌陀」邀請文史工作者張哲男老師(岡山社大榮譽校長)帶大家認識彌陀,包含:彌陀的名稱由來、特殊自然地景漯底山、產業文化彌陀皮影戲及草蓆、地方特產虱目魚等。
在圖書館附近取在地素材選擇適合的落葉,由第一社大「塗鴉新視界」玲蓉老師及心禪藝塗鴉社團隊帶領手繪:我們的故事、傳遞幸福畫,將葉片拓印在布上並手繪心目中的虱目魚故鄉。
而本校「彌陀生活拼布」雪惠老師教導大家手縫筷袋,彌陀拼布班的學員擔任助教,協助教學,進行手作:祈願勤快●筷套,有勤快之勉。
在作品分享時間,邀請參與者分享作品創作理念及學習心得,很高興大家都有所收穫,最後大家拿著自己的作品開心的合照留念。
在籌備過程中,兩所社大(岡山社大、第一社大)及圖書館(彌陀公園分館),持續密切聯繫,這個活動的構想來自老師們參加社大相關研習活動,進一步發想跨領域合作之機,在老師與學員的主動積極下,產生了此活動。這時候老師與學員是主動方,而社大則是協助方。在彌陀開設生活拼布班,老師與學員彼此互相緊密連結,雪惠老師連上兩節課(下午、晚上),班上一位最年長的學員(大家都稱呼為:姑婆),在下午課程結束就趕緊回家煮飯,再送便當來給老師,還會附加水果等,這種濃濃的人情味,真的"揪感心"!其實這種關係是互相的,平常老師對於學員的關懷,加深師生情誼,這與都市不太一樣,濃濃的人情,就連社大工作者到班級也可感受到學員的人情味~
訂閱:
文章 (Atom)